Run with Taipei

【台北馬拉松系列報導】激烈喘氣後獲得什麼才是重點,鄧新詮的賽後體悟

文/鄧新詮

#跑去吃吃#穿去跑步

12 月 20 日當天剛好是跑馬拉松絕佳的氣溫,雖然濕度與風稍微大了些,尤其在 21k~26k 左右的環東高架上,只能用風大雨大來形容,只有頭戴用來遮雨的帽子也快被吹飛,但在今年路線變更後,河濱逆風的區域也少了很多,在如此天時地利的環境下自己卻犯了一個嚴重的失誤。

時間回到起跑前的半小時,熱好身準備好寄物的我,在時隔一年多的馬拉松,略顯慌忙,寄物前緊張到把能量包跟咖啡因都放在衣保袋沒拿出來就交給大會了,在進起跑區前排廁所時發現,咦!我兩手的袖套怎麼空空?大腦冒出兩個選項:(1) 回衣保車拿 (2) 去起點找認識的朋友借,在思考了 20 秒後,考慮到衣保車已經開走的情況下,還是不浪費時間,回去起點,好險有跟 229 小隊的陳游游借到一包能量膠,讓當下慌亂的心緩和許多,但與原本準備 4 包預計會吃 3 包的情況還是有差距,但眼看已經要起跑,我只能賭一把了!

 

 

出發後我將注意力放在身體的每個動作上,目的是從肌肉記憶中找到目標配速的體感,而不被賽事的興奮感影響了實際配速。過了兩公里左右,漸漸形成各自的集團,我跟到了女總二跟三的集團,試圖先讓自己的速度感穩定下來,並同時確認配速是否達標,在約第四公里處突然慢到 3:35,我就決定出去領跑,維持在 3:30 上下,身體給我的感覺,是輕快且有餘裕,一直維持到上環東高架 (約 21 公里處的大逆風路段,輕鬆感漸漸消失,約在 25 公里處左小腿有些快要抽筋的抽動,可能是疲勞加上這段風大雨大瞬間變冷得體感,跑姿也漸漸調整成腳後跟著地,試圖減少小腿的負擔。

進入河濱的路段 (28k~38k) 風比預想的小很多,反而比環東路段好跑很多,但隨距離增加在 34~35 公里處,最不想遇到的事件還是發生了,低血糖的現象襲擊我最後的意志力,心理暗想果然只吃一包還是無法撐到終點,膝蓋以下開始又脹又麻,配速開始一路往下掉,逐漸有種大腦無法思考飢餓感,最後在 40 公里的補給站忍不住吃了 1/3 根的香蕉,雖然來不及能量回補了,但有咀嚼感與甜味多少欺騙了大腦,不再難受的想停下來,順利跑回終點。

 

 

跑到終點當下的心得:覺得這次是天時地利,但粗心將補給給忘了,是最大的失誤,也因為有這樣的經驗,相信之後的賽事,在出發前我會更知道要把補給帶上…。

最後我想感謝家人對我的支持,讓我還能繼續順利的訓練下去;感謝嘉哲學長的賞識,並相信我能繼續突破下去;感謝亞瑟士、亞仕生醫、森林跑站、真男人文創商行、國手匯、和諧長跑俱樂部的贊助;感謝給我們加油、攝影的每一位朋友、有你們的熱血支持,讓我們知道在這寒冷的賽道並不孤獨!

 

 

國手匯運動員品牌加速器|線上捐款請按此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